商务部:中国依法依规对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
栏目:媒体新闻 发布时间:2025-11-14 10:25
11月13日,商务部召开例行会议。有记者问:最近我了解到,中国已经开始设计新的稀土出口许可制度。...
11月13日,商务部召开例行会议。有记者提问。近日获悉,中国已开始设计新的稀土出口许可制度,有望加快稀土出口进程。您能否介绍一下目前的进展情况、计划何时启动以及哪些实体有资格获得许可?商务部门网图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中方依法依规对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致力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维护全球生产供应链安全稳定。欧盟焦虑解读:2000份稀土申请向中国提交 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过半,欧盟很焦虑,不列入“暂停稀土出口管制”适用清单。连日来,欧盟频繁会见中方代表确认有关情况。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5日,欧盟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表示,欧盟已与中国建立“特殊沟通渠道”,以确保对欧盟工业至关重要的稀土材料的供应。塞夫科维奇正在科威特参加2025年海合会-欧盟商业论坛。他在回答路透社提问时表示,他已多次与中方讨论此事。西纳赫表示,他向中国强调,如果稀土出口程序管理不当,欧盟劳动力和制造业将面临“非常负面的后果”。塞夫科维奇表示,经过反复磋商,中方同意优先考虑欧洲企业的申请。通过“特殊沟通渠道”,双方官员共同审查并加快ite稀有材料出口许可证。他还透露,自中国实施出口管制以来,欧洲企业已向中方提交约2000份申请,其中一半以上已获得批准。他表示,欧盟将继续鼓励中国加快处理剩余申请,并致力于通过开发欧洲当地资源,包括爱沙尼亚的稀土和磁体生产,实现稀土供应多元化。塞夫科维奇最近出席了一个活动并发表讲话。 X账户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先进武器装备、航空航天零部件、风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战略性产业的主要原材料支撑。过去30年来,中国已成为稀土开采和提炼领域的主导者。中国今年早些时候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引发欧洲对供应中断的担忧。根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23年,中国将拥有全球稀土矿产量的60%以上,但其对占全球产量92%的加工阶段的控制,对全球稀土加工领域拥有近乎垄断的控制。有欧洲媒体此前指出,欧盟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中国在稀土领域建立了“事实上的垄断”。目前,欧盟正在制定应急计划,包括增加本地矿产产量、供应商网络多元化以及重复利用部分材料,同时计划建立联合采购和战略储备中心。但欧洲官员承认没有快速解决办法。中美先后在吉隆坡、釜山举行经贸磋商和元首会晤,稀土成为焦点问题。会后,外交部发言人中国商务部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共同安排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将暂停实施10月9日宣布的有关管控措施等措施一年,并研究细化具体方案。白宫还发布了一份“结果声明文件”。不过,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白宫11月1日发布文件后,欧盟得出结论,美国宣布中国暂停对稀土等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不包括欧盟产业。在此背景下,欧盟连日来频繁会见中方代表确认有关情况。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0月31日至11月1日,商务部安控局局长蒋前良、欧盟委员会副总干事重做总局在布鲁塞尔举行“升级版”中欧出口磋商。双方就彼此在管控领域的关切进行了深入、建设性的沟通。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和交流,促进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畅通。欧盟委员会在当地时间11月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证实,虽然欧盟认为中国今年10月暂停扩大稀土出口限制的措施涵盖“全球”,但目前仍在与中方就此前的细节进行谈判。次日(4日),欧盟委员会表示,欧盟和中国官员讨论了通用许可证,并寻求中国放宽对欧盟的稀土出口。中方已就稀土问题阐明立场。 10月21日,王文涛部长应约与塞夫科维奇举行视频会议。关于稀有土地出口管制问题,中方近期采取的举措是依法依规完善中国土地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做法,体现了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责任。中方致力于维护全球生产供应链安全稳定,始终为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美媒炒作:除了稀土,中国还有三种方式打击美国中方多次强调稀土物项具有军民两用特性,依法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然而,美国仍然执着于炒作稀土供应的“武器”论,在更多领域渲染所谓的“威胁”。美媒《华尔街日报》4日借机报道称,中国已建立通过数十年的产业政策布局,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控制主要稀有矿产的流通,迫使美国总统特朗普积极寻求谈判,达成“休战”协议。该文章进一步感到震惊,声称中国的“手段”不仅仅是基本矿产。中国对锂离子电池、成熟工艺芯片、医药原料三大领域的绝对控制力也足以让美国“窒息”。首先是锂离子电池。美媒强调,该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 “谁控制了这个领域,谁就在汽车技术和绿色能源领域占据了优势。”目前,排名前两位的电池制造商都是中国公司: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尽管电池是在其他地方制造的,但其关键部件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根据惠誉 S据S)旗下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BMI)数据显示,中国供应商生产了全球79%的电池材料和92%的负极材料;在锂等原材料的精细化工产品领域,中国企业占据了63%的市场份额,还控制着80%的精炼钴供应量和98%的精炼石墨供应量。 2025年前五名锂离子电池厂商市场份额:排名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能源解决方案、EV锂能源、三星SDI。这一优势来自于中国的产业布局:2015年,中国宣布有意扩大本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为数百家电动汽车企业和电池制造商开辟了空间。 2015年至2019年,还鼓励本土车企使用经过认证的国产电池。今年,中国采取了进一步措施来加强其主导地位并阻止其流动技术给竞争对手。 7月,商务部、科技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对锂电池制造相关部分技术向境外转让实施许可管理; 10月,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布对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品的管制决定。第二个是半导体领域。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拥有现有半导体工艺产能的约三分之一。尽管此类芯片的生产难度并不比尖端芯片高多少,但它们是汽车、消费电子和国防等行业的关键组件。为了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已投资数十亿美元发展半导体制造能力。同时,中国也具备矿机供应优势镓、锗等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各类芯片和光伏电池。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24年中国将占全球镓产量的99%,是全球最大的锗生产国。 2023年,中国宣布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要求相关产品取得出口许可证。不同地区的芯片制造能力有些重复。 《华尔街日报》虽然对中国成熟芯片所谓的“产能过剩”心存担忧,但在指出荷兰收购半导体公司安世半导体引发全球汽车芯片供应“停摆潮”时,也将责任归咎于中国。它将一些汽车制造商关闭工厂的后果归咎于中国,同时淡化并避免提及真正负有责任的荷兰。第三是医药行业。根据报告称,尽管在美国药店或非处方药销售的药品通常不会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但其生产原料药所需的原材料或化学前体往往由中国提供。例如,美国进口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大部分来自中国。这两种成分分别是Tylenol和Advil成分的主要活性成分。中国也是抗生素原料的重要生产国。尽管美国大部分品牌药都是从欧洲进口,仿制药也高度依赖印度,但印度用于制造仿制药的大量原料药的来源仍然在中国。 2024年美国原料药进口量:布洛芬、四环素类抗生素、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青霉素中国在该领域的布局也很明确:2015年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量被列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最近公布的第十五年规划重申,未来五年将支持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的研发。更尴尬的是,在谈到医药领域时,《华尔街日报》做出了出乎意料且毫无根据的猜测,称中国或许知道将医药作为政治工具的敏感性,因此并不经常威胁要切断对美国的药品供应。但在全球新冠疫情期间,如果中国想让美国轻松消灭病毒,中国只需限制医疗物资出口即可。这绝对是对中国全球抗疫贡献的恶意诽谤:中国作为疫情防控的先行者,在自身防疫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始终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捐赠了大量防疫物资在向美国提供物资的同时,还积极协助美国从中国采购急需的物资。据中国卫生部统计,2020年3月1日至10月18日,中国向美国共出口口罩377亿只。平均每个美国人拥有100多个口罩。此外,还有7.4亿双手术手套、5.6亿套防护服、4154万副护目镜、11701台呼吸机,为美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实实在在、关键的支持。这种令人作呕的炒作手法,恰恰体现了中国“稀土品牌”的反制措施。这次精准反击,让美国尝到了实实在在的难受滋味。 《纽约时报》3日在评论中写道,中国多年来致力于实现国家建设自给自足、减少对西方进口的依赖,并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还设立了在稀土、抗生素原料、电气设备等领域“卡住”西方的能力。这使得美国难以遏制中国。 “二十年来不断推行的自力更生战略,为中国应对冲突打造了堡垒。”文章称,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初期,美国官员普遍否认被中国“卡住”的可能性。特朗普试图利用关税来减少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依赖,防止中国的“产能过剩”冲击美国经济。但他的努力遇到了障碍:中国已经在试图抵御美国经济。过去二十年来,中国系统地追求经济自给自足。它不仅掌握了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压力的瓶颈,也让华盛顿遏制中国变得更加困难。结果t,美国的报复手段较少。为了迫使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制,特朗普政府只能威胁限制中国高度依赖的某些美国出口,例如飞机零部件。文章指出,今天的中国进一步增强了自力更生的能力,表明“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利于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广泛的工业基础可以打造“经济安全的堡垒”。上个月召开的重要会议还提出,加快制造、质量、航天、交通、电力网络建设,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产业体系。当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许多商品仍然依赖进口。然后是汽车、电信设备、发电设备中国制造的商品和其他商品难以与进口产品竞争,促使许多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更喜欢进口产品。但从那时起,中国在其商品的质量和数量以及许多其他商品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金壮龙去年7月表示,我国工业大类41个,中类207个,小类666个,联合国工业分​​类中的工业大类全部有。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问题专家布拉德·塞策表示:“除了美国公司设计但不在美国制造的最先进芯片外,中国在逐渐将美国产品排除在自己的供应链之外方面非常成功。”中国战略影响深远GIC布局让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挑衅都形同虚设,其侵略本质暴露无遗。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此前在一篇评论文章中直言,“特朗普在与中国的贸易战中输了”。他表示,美国经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超过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程度。美国总统犯了严重错误,发动了注定失败的贸易战,扰乱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他感叹中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未来中国相对于美国仍将具有优势。美国要付出的代价可能不仅是输掉贸易战,还会在未来几年失去一些全球信誉和影响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的话,包括照片或视频)由以下人士上传发布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的用户。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